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akg監(jiān)聽耳機推薦,以及akg監(jiān)聽耳機怎么樣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文章詳情介紹:
德國RME Audio ADI-2 Pro R專業(yè)耳放_解碼器
原創(chuàng) 文/賴英智 新音響New Audiophile 2022-12-13 16:06
更多年輕發(fā)燒友是拿RME ADI-2 Pro R當耳放使用,圖片中是已停產的限量500臺20周年紀念版,除了玻璃蓋外殼,所有功能完全一樣
RME Audio
手里拿到這部德國RME Audio ADI-2 Pro R專業(yè)耳放/解碼器,一時間竟然百感交集,不知如何開始評論。
有一群小眾的發(fā)燒友只玩專業(yè)器材,包括廣播級的CD機、錄音室解碼器、當前級使用的調音臺、輸出動輒過千瓦的功放,或者是其貌不揚的線材。專業(yè)器材的好處是經久耐用,比較不怕故障,而且脫掉華麗外殼后價格便宜很多,連瑞士FM Acoustics這樣的神器都有專業(yè)版功放發(fā)售。調音臺與后級功放容易接受,它們的聲音率直低失真,中性較少帶著強烈色彩,往好處說不會扭曲聲音原貌,缺點卻也是不修飾(不化妝),發(fā)燒友喜歡的柔美細致飄逸未必能找到。
廣播級CD機除了天琴Tascam外,日本的Denon、SONY,歐洲的Studer、EMT、Philips、Audio Metrics等都已經停產,只能網絡上淘歷經歲月的二手貨。解碼器可以選擇的產品多一些,Apogee、Prism Sound、Berkeley Audio、Studer、dCS、Wiss……型號不少。有趣的是我聽過幾部解碼器,聲音風格差別很大,完全不像宣稱的專業(yè)器材應該很中性無色彩。
使用真正專業(yè)的解碼器也有一些困擾,比如部分功能家里用不上。Apogee有一部8通道的AD8000解碼器,且不說面板十幾個按鍵搞不懂,打開線路板眼睛立馬花了,密密麻麻的各種芯片堆滿線路板,與計算機主板不遑相讓,有人擔心會彼此干擾嗎?似乎沒有!既然是專業(yè)使用,有時還帶著A→D的轉換,兼具錄音用途,沒有一些基礎知識確實不容易上手。
此外,老款的專業(yè)解碼器多半只有AES平衡與Toslink光纖數字輸入,S/PDIF同軸與USB接口被認為阻抗不標準不穩(wěn)定而較少搭載,這就限制了使用方便性,基本上現代以USB輸出的數字音頻播放器都無法連接。更何況二手的專業(yè)解碼器多數無法支持24Bit、192kHz以上的格式,面對DSD格式更是束手無策。
在很多錄音工作室,RME ADI-2 Pro R除了是優(yōu)異的耳放,還可以擔任AD與DA轉換的工作,適應性非常強
我非常喜歡美國Berkeley Audio的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,號稱是無限接近麥克風訊號的解碼器,但一方面售價高企,二方面使用并不方便,還得外加一部USB轉換器,但如果口袋夠深我真很想立刻擁有它!瑞士Wiss新款的DAC502解碼器也不錯,USB等接口齊備,DSP處理、網絡串流播放、MQA解碼、獨立耳機輸出放大等基本功能外,還有房間均衡器、老虎魚唱片提供的黑膠仿真(Vinylization)、XTC串音消除技術(用于播放假人頭或Binaural錄音)等獨特技術,雖然很有興趣,看到價格心又拔拔涼了。有些產品如Benchmark DAC2 D解碼/耳放,在耳機一族中頗有人氣,但很可惜它還不符合專業(yè)標準。
賽靈思的可程序邏輯器才是RME真正靈魂所在
第一次聽到德國RME解碼器是在廣州一位發(fā)燒友家中,他用計算機當播放器,RME Audio ADI-2 DAC當解碼與前級,連接德國Me Geithain大型監(jiān)聽音箱(據說柏林愛樂使用),發(fā)出非常強烈的動態(tài)與樸素無華的聲音效果。作為資深IT工程師,這位發(fā)燒友很注重器材的參數,很少見的德國Me Geithain他只看了數據而沒有試聽,就花四十多萬買回來,一聽果然不后悔。
原本有一部高電平前級,換上RME Audio ADI-2 DAC解碼后就放棄了,他在世界音響品牌中搜尋了一遍,發(fā)現再好再貴的前級功放,其失真率、訊噪比都無法與RME相比。既然RME的輸出增益放在+4 dBu就與普通CD機輸出相當,可以很好驅動有源音箱,又何必多一部前級增加困擾呢?
如此簡單的搭配,帶來非常具有真實感,拳拳到肉凝聚又堅實的聲音,播放《炎黃第一鼓》時洶涌動態(tài)迅猛襲來,音壓大到鄰居來敲門抗議都聽不到,整套系統(tǒng)依然流暢不壓縮,這大概是我聽過最“悅耳”的監(jiān)聽系統(tǒng)了。他強調用如此低廉價格,可以買到功能如此強大,參數如此漂亮的解碼器,RME實在有良心啊。
耳放部分使用德儀的OP1688運放組成,具有很強的驅動力,二組輸出分別針對高阻與低阻耳機設計
但真正促成我借一部RME回來試聽的契機,是寧波的大發(fā)燒友焦總來電。從事金融行業(yè)的焦總預算無限,家中多個房間全部擺上不同音響系統(tǒng),一個人坐擁風情萬種。他說最近發(fā)現一款物美價廉的產品,不敢說完美,卻能與眾多Hi-End解碼器平起平坐,很推薦我試試。二次機緣,終于下決心借來RME 頂級的ADI-2 Pro R專業(yè)耳放/解碼器,用“一聽傾心”來形容絕不夸張,而我更多想到的是:民用Hi-End音響是否該好好向RME學習啊?
RME的產品非常多,包括錄音工作站的內置聲卡、MADI(多通道音頻數字接口)、麥克風前級、各種錄音配件,還有專業(yè)解碼器等。光是解碼器的型號就有十多種,8-32通道的解碼器當然專供錄音室,適合民用的有ADI-2、ADI-2 Pro、ADI-2/4 Pro SE、ADI-2 DAC等四款。一般發(fā)燒友我建議買ADI-2 DAC就好,與ADI-2 Pro基本架構完全一樣,少了A/D轉換功能,也省下五千元左右。
“最低延遲,最高性能,無與倫比的可靠性”是RME官網上的自我注解,正好說明這部拿起來輕飄飄,體積比飯盒大不了多少的解碼器其可貴之處。包括我借用的ADI-2 Pro R在內,RME全系列產品的型號都已經后綴FS,代表其抖動失真已經屬于“飛秒”級別,發(fā)燒友可以去查查,一些號稱使用飛秒時鐘的產品其售價幾何?而這些產品的抖動失真當真可以精確到以“飛秒”計算?我可不清楚!
我特別借用了舊款使用AKM4490芯片的機器試聽,新款已改用ESS9028解碼芯片,聲音少了一點溫厚但分析力更強更通透,三頻更均衡,所有參數完全一樣
專業(yè)產品的功能太多,ADI-2 Pro說明書厚厚一本,還是條列式來介紹比較易懂。
●搭載支持PCM/DSD 768 kHz的AD/DA解碼芯片。舊版本使用AKM4490,新款已改用ESS9028解碼芯片,聲音少了一點溫厚但分析力更強更通透,三頻更均衡,其余所有參數完全一樣。日本旭化成(AKM)位于宮崎一座生產車用、家電用芯片的工廠在2020年10月發(fā)生火災,引發(fā)芯片供應緊張,RME不得不更換芯片。與民用音響強調使用先進的芯片有所不同,RME甚至都不介紹使用哪種芯片,ESS的動態(tài)范圍135dB,AKM動態(tài)范圍123dB,如果無法把線路的噪音降到-120dB以下,再高的規(guī)格也沒用,從參數上看,RME真有能力把芯片的潛能全部釋放出來。
●ADI-2 Pro提供平衡/非平衡模擬輸出,非平衡輸出不是常用的RCA接口而是類似耳機的6.5mm接口,反而便宜的ADI-2 DAC配置了RCA接口。面板上有雙Extreme Power耳機輸出,分別對應高阻抗(如AKG、森海塞爾、拜亞動力、德國大師)與低阻抗耳機(如HiFiMAN、SONY、鐵三角、天龍)。兩個耳機輸出完全獨立,Extreme Power設計以0.1歐姆的輸出阻抗、+22 dBu的最大輸出電平和1.5瓦的最大輸出功率,120 dBA訊噪比與遠低于-100 dB (0.001%)的失真率,保證音量全開時也絕無噪音,同時還有清晰開闊的聲場。Extreme Power 設計還結合了電流限制、電源監(jiān)控、過載檢測和直流保護,理論上可以和大多數耳機完美匹配。
●模擬或數字選項豐富。ADI-2 Pro配置兩個平衡模擬輸入,可以連接麥克風或計算機進行A/D轉換,再透過USB輸出錄音。數字部分除了支持ADAT的光纖,,或隨機附的分線電纜還可連接S/PDIF同軸和AES平衡I/O,不論計算機、CD機、數字播放器都很方便連接。USB 2.0端口完全符合UAC 2標準(最高支持15聲道384kHz/32bit音源),與與Mac OS X完全兼容;在Windows系統(tǒng)下要使用RME的MADIface驅動程序,以實現完全WDM和ASIO兼容性和最高性能。換句話說,如果想把黑膠唱片、開盤磁帶轉成數字文件,有這部RME就夠了,而且還是錄音室級別的。
●除了支持768kHz采樣率和DSD格式的雙解碼芯片,內部音頻處理如EQ均衡、Crossfeed(用耳機進行混音時可聽到更接近監(jiān)聽音箱的立體聲效果)和頻譜分析等,由具有 2.17 Giga FLOPS (2882 MIPS) 算力的高性能DSP完成,即使768 kHz采樣率下也能提供足夠計算能力,我認為這才是RME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價值。
●RME集成了許多獨特的功能,例如用于完全獨立的5波段參數均衡器進行耳機補償、可快速調整的低音/高音控制、高端耳放才有的Crossfeed功能(通過雙耳效果,左聲道聲音部分被發(fā)送到右聲道,右聲道聲音部分被發(fā)送到左聲道)、可變的響度濾波器、可選AD/DA濾波器(脈沖響應分別使用IIR與FIR濾波器)、相位反轉、四個分立的輸入/輸出電平、自動參考電平設置、自動平衡耳機模式等等,功能之多只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RME做不到的!小小的彩色IPS顯示器不僅用于控制,還顯示M/S處理、立體聲寬度和相位反轉等專業(yè)功能,以及RME 著名的頻譜分析儀,一種30波段雙二階濾波分析工具,讓播放的音樂變得可視化。
●作為專業(yè)器材,比較特別的是ADI-2 Pro并沒有外置時鐘的接口,RME透過自己開發(fā)的抖動抑制技術SteadyClock,使其抖動測量遠低于納秒 (10‘9秒)或皮秒 (10’12秒)而進入飛秒 (10‘15秒) 范圍內。我們都知道時鐘頻率穩(wěn)定的重要性,通常以納秒為單位的時鐘抖動是所有數字音頻傳輸的天生敵人,它會造成音質粗糙、生硬,甚至訊號細節(jié)丟失,也就是發(fā)燒友說的“數碼聲”。
RME研發(fā)SteadyClock技術最初是為了嚴重抖動的MADI接口,按照AES-10標準建立的MADI接口多用于錄音室調音臺,常見的抖動值為2-5納秒,比dCS等家用Hi-End器材要遜色不少。RME不能接受這種低水平的行業(yè)標準,干脆發(fā)起革命,他們的設計可以在千分之一秒內鎖定從28 kHz-200 kHz范圍的輸入信號,透過一系列過濾、校正與模擬PLL技術將自抖動降低到新低點,甚至比一些外置的時鐘更準確。我認為及其精準的時鐘同步,可能是RME聽起來像“不存在”似的關鍵因素。
RME ADI-2 Pro R已經可以拿來當儀器使用,三次諧波失真最高為-122dB,幾乎把解碼芯片的特性發(fā)揮到極致
說完優(yōu)點,我們也談談缺點,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另一種優(yōu)點。首先是它的價格太便宜,多數發(fā)燒友可能都不放在眼里,當我說RME可以挑戰(zhàn)數倍身價的產品時,說不定還有人嗤之以鼻。功能如此強大,為何能以如此低價出售?RME大概是第一家以“開放團隊”方式進行設計的品牌,不同領域交給不同團隊承包,一來降低成本,二來術業(yè)有專攻,團隊的收入與銷售掛勾,所以工程師都卯足了勁火力全開,因此我們在小盒子中看到了大世界。
其次,RME薄利多銷,這幾年國內的直播行業(yè)暢旺,RME有款Babyface Pro FS娃娃臉錄音聲卡,以便攜、多功能、高音質、低價成了直播業(yè)者的天花板器材,每年能賣出去幾萬部,Hi-End音響的銷售量連RME車尾燈都看不到。再來,RME比成本都花在刀口上,比如10層加厚銅箔的電路板、極低噪音的電源穩(wěn)壓、全平衡并且是直流耦合的模擬放大(信號路徑中唯一的電容是在模擬輸入插座處負責直流保護)……與聲音關聯的部分,RME會下重本。其余部分如外殼、接插件、外置電源、包裝等,RME認為無關緊要,所以只用最便宜的。
RME原配的12V電源看起來很普通,我另外加上波蘭的Ferrum Hypsos線電,這部線電菜單中就有RME選項,并將電壓提高到15V,雖然帶來正面幫助,實際聽感差距并不如想象中巨大,因為RME本身已經有三級穩(wěn)壓,最后一級還是儀器級超低噪音穩(wěn)壓,所以改變不大
順帶一提,RME原配的12V電源看起來很普通,我另外加上波蘭的Ferrum Hypsos線性電源。這部線電菜單中就有RME選項,并將電壓提高到15V,雖然帶來正面幫助,實際聽感差距并不如想象中巨大,因為RME本身已經有三級穩(wěn)壓,最后一級還是儀器級超低噪音穩(wěn)壓,背景寧靜度有改善,進步不如想象巨大。而RME搭配的電源插孔是可鎖定的,其他線電都沒有,看來只能把原廠的接口剪下來使用了。而RME本身輕盈小巧,如果連接粗硬一點的平衡線連接,也有可能把它“舉”起來,不妨找點重物壓頂。
RME開發(fā)的全新數字音頻信號同步和抖動抑制技術SteadyClock,型號中的FS表示其抖動屬于“飛秒”級別,透過第二個模擬PLL電路的共同工作,RME ADI-2 Pro R的低相位噪聲振蕩器抖動規(guī)格低于皮秒 (ps),1皮秒=1/1000納秒(ns),考慮到RME的售價,實在厲害啊!
ADI-2 Pro于2016年首次在德國音樂展上推出,很遺憾我到今天才有機會試用,錯過了多少享受美好聲音的時光啊!通過面板的3個旋鈕和4個開關可對ADI-2 Pro進行所有操控,所有旋鈕都是可點擊的,由于小小的顯示屏代表相當多的功能,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,一旦習慣了就可以輕松使用。據稱RME軟件的穩(wěn)定性備受稱贊,錄音室中搭配周邊設備幾乎沒有任何問題,USB連接計算機不需其他設置。
我的試聽主要搭配Silent Angel天籟Z1數播,說Z1是數播實在太小看了,它本身自帶Zoon Core網絡核心,除了是厲害的串流服務器,還可以連接家中所有數字音源并管理各類音頻文件,當然做數字轉盤使用的效果也遠超天籟另一部數播,比較符合發(fā)燒友門當戶對的想法。
前面提到ADI-2 Pro有兩個解碼芯片組,正確說法是其中一組把訊號送到TS輸出、平衡模擬輸出和PH 1/2耳機插口,第二組解碼僅供PH 3/4耳機輸出。也就是說,PH3/4是ADI-2 Pro的主耳機輸出,可以獨立進行操作,以單獨的DSP調整參考電平、EQ、M/S、Crossfeed,甚至選擇不同的數字濾波器。
ADI-2 Pro玩家不使用耳機聽聽,有點辜負設計者的好意啊,我用森海塞爾HD800與Hi-FiMan HE-R10二副耳機試聽了幾天,通透清晰有力的聲音非常滿意,家中二部電子管耳放在分析力、速度與動態(tài)、低頻控制力方面都相形見拙,ADI-2 Pro單是耳放部分就已經值回票價了。
即使靈敏度太低而很難搞定的HiFiMan HE-6平板耳機,ADI-2 Pro也輕松對付,連接PH 3/4時可通過Hi-Power選項提供更大輸出,輸出電平將從+7 dBu提升至+22 dBu,甚至還有一種平衡耳機模式功能,可以將兩個耳機輸出一起使用,最高有+28dBu (19.5v)輸出,連AKG K1000這種怪獸耳機也不怕。
RME ADI-2 Pro R有模擬輸入可以轉換成數字訊號,但本身不帶麥克風放大與唱頭放大,需要另外準備。由于其超低延遲特性,非常適合用來轉制黑膠唱片及錄制真實現場演奏。用它錄制Spectrasonics的Keyscape鍵盤效果好極了,Keyscape擁有世界上所有經典鍵盤樂器的音色,并且可以任意組合排列變成另一種全新的音色,包括36款鋼琴音色模擬器,蔡琴《機遇》中那段鋼琴就用類似方法泡制出來
不過我的主要目的還是把ADI-2 Pro擺到大音響系統(tǒng)中,看看它是否真具備越級挑戰(zhàn)的能力?一如預期,ADI-2 Pro的模擬輸出和耳機輸出一樣棒,在就像數字聲源和音箱之間沒有任何東西一樣,所有的聲音聽起來都非常干凈清晰,非常通透澄澈,非常利落爽快,仿佛喝下一瓶略帶甜味的礦泉水似的,渾然天成,找不出任何味道。
對錄音/混音工程師而言,很需要ADI-2 Pro這種沒有顏色,沒有偏頗,沒有失真的設備,因此可以聽到和看到錄音的原始樣貌。對我而言,極其平坦、理性、客觀固然是好事,但有時候為免淪為旁觀者,失去一些音樂內在的激情與感染力,所以我?guī)虯DI-2 Pro搭配了聲音較豐潤渾厚寬松的平衡線來“調味”。
ADI-2 Pro設計目的是提供一個平臺來測試數字濾波器,它內建共5種數字濾波器,包括Sharp、Slow、SD Sharp、SD Slow、NOS(非過采樣SuperSlow),做為錄音聲卡時NOS不可使用。不同濾波器帶來脈沖響應變化,但聽感上變化大嗎?這是許多工程師和發(fā)燒友共同好奇的問題,在耳機上可能聽得更清楚,音箱上重播變化不那么明顯,個人覺得不妨當成一種調音的手段,不必太認真計較。
因為ADI-2 Pro的本底噪聲和諧波失真非常小,它甚至能作為測量設備使用,如室內聲學、IR測量和采集用途等。杜比實驗室、華為聲學等一批國內主要研究單位,都是拿RME當測試參考標準,其能耐可想而知。很多時候,我都覺得RME走得太前面了,比如ADI-2 Pro支持最高768kHz采樣率 然而很多數位音頻工作站(DAW)不支持192kHz以上采樣率,必須使用單獨的測量軟件或支持高采樣率的DAW(如Merging Pyramix),有點讓人望塵莫及啊。
ADI-2 Pro遙控器提供音量、平衡、低音和高音、輸入選擇、靜音、響度和均衡器等功能外,還有四個可編程按鈕,提供對52種不同功能和命令的操作以實現最大的靈活性。真沒見過其他家用音響廠家能開發(fā)出具有如此復雜、易于使用且同時具有多功能的遙控器!
同樣走得太前面的例子,還包括ADI-2 Pro作為A/D轉換器,雖然它沒有麥克風放大,連接麥克風時必須添加話筒前級,但ADI-2 Pro卻可以播放也可以錄制DSD。想將舊磁帶或黑膠等模擬音源存儲為DSD文件而不丟失數據,它絕對是個好幫手。一般錄音室用Merging Pyramix等工作站以Horus音頻接口可以錄制DSD訊號,數據量非常大,往往得先轉PCM再進行編輯,所以“純DSD”的錄音并不多,發(fā)燒友不需要對黑膠音源做編輯,支持DSD的ADI-2 Pro簡直像神器般好用。
最終的答案是: RME ADI-2 Pro不但可以越級挑戰(zhàn),而且經常成功。論規(guī)格參數,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,要超越ADI-2 Pro只怕不容易。論功能之強大豐富,所有的家用音響都得俯首稱臣,即使使用一段時間了,這個小盒子仍然經常帶來驚喜。論聲音之真實通透,那是ADI-2 Pro吃飯的本事啊,除了高頻略欠一點華麗質感,它的三頻均衡,速度、聲場都有極高水平,尤其是細節(jié)表現更令人激賞。
以我聽音的習慣,我希望ADI-2 Pro在低音段更飽滿豐腴,中頻段更寬松圓潤,樂器與人聲的純凈度(不是背景寧靜度)更提高一點,但這已經是對十萬元級器材的要求了!如果用ADI-2 Pro連接有源音箱,的確不需要另加前級,它的輸出電平夠大了。如果連接大型音響系統(tǒng)使用,我認為還是需要前級功放,雖然ADI-2 Pro的音量可以每0.5dB進行增減,其實它里面不帶前級放大線路的。
只要一條發(fā)燒線的價格,RME ADI-2 Pro不但是一部超級耳放,還是一部可以直接進錄音室的解碼器,看著屏幕上隨著音樂旋律而起伏舞動的頻譜儀,忍不住發(fā)出會心的微笑。
END